陆游的《立冬日作》以五言律诗形式,通过质朴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流落巴山时的孤寂与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全诗可分为两大部分,既包含对现实困境的沉痛诉说,也隐含着超越境遇的旷达情怀。
一、首联:空间环境的压抑感
-
“室小才容膝,墙低仅及肩”
以极度的空间局促感,描绘出居所的狭小与生活的局促。房屋狭窄到只能容膝,墙壁低矮至触手可及,这种具象化的描写强化了流落者的无助与压抑情绪。
二、颔联:时间流逝的无奈
-
“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通过“授衣月”(秋季)与“始裘天”(冬季)的交替,暗示季节轮回中人生的短暂与漂泊感。仅过一个月便从秋天步入冬天,凸显诗人对时光飞逝的无奈与对命运无常的悲叹。
三、颈联:生活困境的具象化
-
“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
以“寸积”与“铢称”表现物资匮乏的窘迫,篝炉的炭火仅够使用,布料被子也极为单薄,从细节处展现了流落生活的艰辛。
四、尾联:旷达与悲怆的交织
-
“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前半句延续自《陋室铭》的典故,表达诗人虽身处困境仍保持豁达态度;后半句“随处一欣然”则通过反差,隐含对当下境遇的苦笑与强颜欢笑。
五、创作背景与主题
-
该诗作于陆游流落巴山期间,正值其中年时期。三年漂泊的辛酸与报国无门的愤懑,使诗作既充满个人悲剧色彩,又隐含对时代困境的反思。
-
主题上,既是对流落生活的真实写照,也通过“立冬”这一节气,隐喻人生循环与生命短暂的哲思。
六、艺术特色
-
语言质朴 :全诗摒弃雕饰,以白描手法呈现生活真相,如“布被绵”比“锦衾绣被”更显贫寒。
-
意象选择 :通过“篝炉”“布被”等意象,营造出寒酸而孤寂的意境,强化情感表达。
陆游《立冬日作》以沉郁顿挫的笔触,将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交织,成为其山水田园诗中兼具个人情感与生命哲思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