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谷发育的三个阶段可分为以下三个过程,综合多个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初期(上游)
-
侵蚀特征
以垂直侵蚀(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流下切能力强,向源头方向延伸。
-
地貌形态
河谷深而窄,横剖面呈“V型”,坡度陡峭,常见瀑布、跌水等景观。
-
发育环境
通常位于山地或高原区,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显著。
二、中期(中游)
-
侵蚀特征
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增强,河流开始向两岸扩展。
-
地貌形态
河谷逐渐变宽,出现凹岸侵蚀和凸岸堆积现象,形成蜿蜒曲流,谷底出现宽坦的平原。
-
发育环境
多处于河谷中下游平原,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显著(北半球左偏、南半球右偏)。
三、成熟期(下游)
-
侵蚀特征
以侧蚀为主,河流进一步拓宽,下蚀基本停止。
-
地貌形态
河谷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型,河道弯曲程度加剧,形成牛轭湖等古河道遗迹。
-
发育环境
通常位于平原地区,河流水量稳定,可能形成河漫滩、沙丘等周边地貌。
补充说明
-
地质作用 :初期主要受地壳运动(抬升或海平面下降)和流水机械侵蚀驱动;中期转向侧蚀与沉积作用平衡;成熟期则依赖地下水补给维持侧蚀。
-
地形影响 :岩石类型、构造运动等也会影响侵蚀强度和方向,例如硬岩地区下蚀更显著。
以上三个阶段共同构成河流从源头到入海口的全过程,反映了不同地理条件下的侵蚀-沉积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