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的并发症有哪些

焦鲁霞
焦鲁霞 主任医师 妇产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三甲
川崎病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主要有关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消化系统并发症、泌尿系统并发症、关节并发症以及神经系统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会对身体多个器官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1.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是川崎病最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出现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扩张、心肌炎、心包炎等,严重时影响心脏功能,甚至危及生命。 2. 消化系统并发症:可能出现胆囊积液、麻痹性肠梗阻、轻度黄疸等,影响消化功能,出现腹痛、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3. 泌尿系统并发症:可能引起间质性肾炎、尿道炎等,出现蛋白尿、尿频、尿急等症状。 4. 关节并发症:部分患者会有关节炎或关节痛,多发生于急性期或亚急性期,累及大关节,影响关节活动。 5. 神经系统并发症:可能出现无菌性脑膜炎、面神经麻痹、听力丧失等,影响神经系统功能。 川崎病并发症较多,涉及多个系统。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最为严重,可能危及生命;其他系统并发症也会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因此,川崎病患者需密切关注病情,及时治疗,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相关推荐

长痘时化妆会越来越严重吗

长痘通常指痤疮发作,一般长痘时化妆可能让痘痘加重,这受多因素影响。一是化妆品堵塞毛孔、影响皮肤呼吸、刺激炎症;二是卸妆不彻底或产品使用不当会损伤皮肤;三是个体差异,不同人皮肤对化妆品耐受程度不同。长痘期间尽量少化妆,选温和轻薄产品,做好卸妆与皮肤护理,利于痘痘恢复。

科普文章 2025-03-29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有什么风险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存在出血、感染、脏器损伤、麻醉风险和术后粘连等风险。出血可能需二次手术,感染需抗感染治疗,脏器损伤增加手术复杂性,麻醉有呼吸抑制等情况,术后粘连可致腹痛、肠梗阻。不过,在专业医生操作下,通过充分术前评估、精细手术操作和良好术后护理,可降低风险。患者应与医生充分沟通,做好身心准备。

科普文章 2025-03-29

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有什么风险

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多数情况下安全性较高,但存在一定风险。包括术中可能出血,量大时需输血或中转开腹;术后可能感染,有发热、腹痛等表现;还可能损伤周围组织,引发肠瘘、尿瘘等;剥除囊肿或影响卵巢功能,导致月经紊乱;且囊肿有复发几率。患者术前应与医生充分沟通,术后按医嘱护理,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科普文章 2025-03-29

为什么一吃辣椒就长痘

一吃辣椒就长痘多与痤疮相关,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辣椒素刺激皮脂腺分泌更多油脂堵塞毛孔,引发痘痘;其刺激性可致炎症反应,影响皮肤代谢;还可能打乱内分泌,使雄激素升高;频繁食用会破坏皮肤屏障,降低抵抗力;部分敏感体质人群对辣椒耐受性差,更易长痘。减少长痘需控制辣椒摄入,做好皮肤清洁护理。

科普文章 2025-03-29

腹腔镜能否治疗不孕

腹腔镜可治疗部分原因导致的不孕,能诊断和处理盆腔内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卵管粘连、多囊卵巢综合征等,通过手术改善生殖环境。对于这些盆腔病变,腹腔镜可精准定位病灶、分离粘连、调节激素水平等,提高受孕几率。但它有适用局限性,对内分泌失调、男方因素导致的不孕效果不佳。治疗前需综合评估,结合其他方法,以提高受孕成功率。

科普文章 2025-03-29

不熬夜了反而长痘的原因是什么

不熬夜了反而长痘,可能是饮食、皮肤清洁、内分泌、压力和药物等因素所致。饮食上,摄入过多辛辣、油腻、甜食易堵塞毛孔;皮肤清洁不当或过度清洁会引发感染;内分泌失调,如女性生理期前后激素变化,易长痘;压力过大影响神经和内分泌系统;某些药物也可能打乱皮肤代谢。改善需多方面调整,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和心态,严重时应及时就医。

科普文章 2025-03-29

腹腔镜宫颈环扎术有什么风险

腹腔镜宫颈环扎术有一定风险,包括关键部位损伤、感染、影响生育及麻醉意外。手术中可能损伤膀胱、输尿管;术后创口护理不当易感染;还可能损伤宫颈及子宫,影响后续生育;全麻有麻醉意外风险,但概率较低。此手术虽能解决宫颈机能不全问题,但患者术前要与医生充分沟通,医生也会做好评估应对,以降低风险。

科普文章 2025-03-29

腹腔镜卵巢打孔术有什么作用

腹腔镜卵巢打孔术作用显著。它能调节内分泌,破坏卵巢间质降低雄激素,使激素水平正常;可促进排卵,让卵巢白膜变薄助卵子排出;能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缓解症状;还可改善生育能力,增加受孕几率,同时改善多毛、肥胖等症状。但该手术有风险和适用范围,患者应在医生评估后,结合自身状况决定是否手术。

科普文章 2025-03-29

输卵管腹腔镜手术有什么风险

输卵管腹腔镜手术有优势,但存在一定风险。主要风险包括出血,操作不当可致,量大时需中转开腹;感染,无菌操作不严或护理不当引发;脏器损伤,解剖不清或操作失误导致;气体相关并发症,如气体栓塞等;麻醉风险,如药物过敏等。不过这些风险发生概率通常较低。术前医生会全面评估、制定方案,术后患者需密切观察,有异常及时告知。

科普文章 2025-03-29

吃辣椒为什么会长痘

吃辣椒易长痘,原因有四。一是辣椒素刺激皮脂腺,使油脂分泌过多堵塞毛孔,利于痤疮丙酸杆菌繁殖;二是影响内分泌,致激素失衡,雄激素升高促皮脂腺分泌;三是引发炎症反应,使皮肤红肿疼痛;四是加重毛囊堵塞,角质层增厚,皮脂积聚成粉刺。此外,个体对辣椒反应有差异。了解这些,人们可合理控制辣椒摄入,降低长痘几率。

科普文章 2025-03-29

50岁脸上长斑应该怎么去除

50岁脸上长斑有黄褐斑、雀斑等多种类型。形成原因多样,如黄褐斑与内分泌失调等有关,雀斑多和遗传相关。日常可通过防晒、规律作息等改善,也可用生活美容或医美方式祛斑,效果因人而异。医美方法包括光子嫩肤、调Q激光治疗等,各有维持时间和风险。祛斑后要注意避免治疗部位沾水、严格防晒、调整饮食、做好保湿,异常情况需及时就医。

科普文章 2025-03-29

无痛人流后一天就干净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无痛人流后一天就干净,原因有多种。可能是手术成功、子宫收缩好、凝血功能佳,这多属正常;也可能是宫腔粘连或残留,存在隐患。手术成功时胚胎组织清除完全、子宫损伤小;子宫收缩好能减少出血;凝血功能佳可使创口快速止血。而宫腔粘连和残留则会影响经血排出或看似出血停止。若无异常可观察,出现不适需及时就医,保障身体恢复。

科普文章 2025-03-29

脸上长斑可以用什么方法去掉

脸上长斑多因黑色素细胞产生过多黑色素沉积所致。常见祛斑方法多样,效果因人而异。外用药物如氢醌霜、维A酸乳膏,口服药如维C、氨甲环酸,化学剥脱术用化学溶液,光子嫩肤利用强脉冲光,二氧化碳激光直接击碎色素颗粒。各方法有不同维持时间和效果,也都存在一定副作用与风险。祛斑后要注意防晒护理,不适及时就医。

科普文章 2025-03-29

如何让法令纹变浅

法令纹变浅可通过日常护理和医美手段改善。其形成与皮肤老化、表情丰富、遗传、体重波动、睡眠姿势不当等因素有关。日常可从睡眠、饮食、防晒等方面改善,若效果不佳,可选择玻尿酸填充、A型肉毒毒素注射等医美方式,但各有维持时间和风险。改善后需注意伤口护理、避免剧烈运动和夸张表情、做好防晒等,异常及时就医。

科普文章 2025-03-29

吃避孕药后来例假是怎么回事

吃避孕药后来例假即阴道出血,情况需具体判断。常见原因有:一是撤退性出血,因避孕药使体内激素先升后降,子宫内膜脱落所致;二是月经提前,药物影响内分泌改变周期;三是异常出血,可能与服药方法、药物质量或妇科疾病有关。若出血异常应及时就医,且避孕药不宜频繁用,可选用其他避孕方式。

科普文章 2025-03-29

怎样减少脸上的皱纹和法令纹

脸上皱纹和法令纹分动态纹、静态纹。动态纹由表情肌长期收缩牵拉皮肤形成,静态纹因皮肤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流失、皮肤松弛等导致。日常可通过保持睡眠、防晒等缓解,效果不佳可采用医美方式,如A型肉毒毒素注射、玻尿酸填充等,但各有维持时间与风险。治疗后需注意防水、防晒,多补充胶原蛋白,避免夸张表情,具体效果因人而异。

科普文章 2025-03-29

同房后第三天吃避孕药还有用吗

同房后第三天吃紧急避孕药有一定作用,但效果大打折扣。紧急避孕药需在72小时内服用,第三天处于临界时间,此时精子与卵子结合可能性增加,药物阻止受孕难度增大,且个体对药物反应有差异,导致避孕成功率降低。同时,服药越晚副作用越明显。若服药后月经推迟要及时检测。建议尽早服药,且不将其作为常规避孕方式,选择更可靠方法。

科普文章 2025-03-29

连着两个月吃避孕药有什么危害

连着两个月吃避孕药有危害,程度和表现因人而异。具体危害有:打破激素平衡致内分泌失调,出现皮肤变差等;影响子宫内膜使月经紊乱;引发恶心等胃肠道不适;抑制排卵影响生育,但多为暂时;还可能增加血栓、乳腺癌等疾病风险,不过相对少见。建议采取其他避孕方式,用避孕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科普文章 2025-03-29

如何判断假性法令纹

判断假性法令纹可从多方面入手。年龄上,年轻人过早出现多为假性;纹路特征方面,假性浅且不连续;表情变化时,做表情明显、放松消失的多是假性;皮肤干燥缺水易有假性,保养好仍有则可能是真性;按压测试中,按压后纹路消失或变浅很可能是假性。不过,判断结果因人而异,需综合考量,明确类型后再选合适改善方式。

科普文章 2025-03-29

安全期可以吃避孕药吗

安全期一般可以吃避孕药,但要谨慎。虽安全期也可能意外排卵,吃避孕药能降低怀孕风险,但它有诸多弊端。其含激素,会影响内分泌、致月经紊乱,还会带来恶心等不适,且紧急避孕药不能频繁用。是否服用要综合考量自身状况,月经不规律等情况可考虑,月经规律能准确推算安全期则选其他温和方式,尽量少用避孕药。

科普文章 2025-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