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事后避孕药会怀孕吗

焦鲁霞
焦鲁霞 主任医师 妇产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三甲
一般情况下,吃了事后避孕药仍有怀孕的可能。事后避孕药的避孕效果并非100%,受服药时间、个人体质、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影响,且可能存在使用方法不正确的情况,这些都可能导致避孕失败而怀孕。 1. 避孕效果:事后避孕药能通过抑制排卵、阻止受精、防止受精卵着床来避孕,但有效率通常在70%-85%,意味着仍有一定怀孕几率。 2. 服药时间:事后避孕药需在无保护性行为后72小时内服用,越早服用效果越好,超过时间服用,失败率会增加。 3. 个人体质:不同人体质对药物的吸收和代谢不同,若代谢快,药物在体内浓度降低,可能影响避孕效果。 4. 药物相互作用:同时服用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抗癫痫药等,可能影响事后避孕药药效,导致避孕失败。 5. 使用方法:若未按说明书正确服用,如漏服、服用剂量不足等,也会降低避孕成功率。 吃了事后避孕药不能完全排除怀孕可能。其避孕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若月经推迟或出现疑似怀孕症状,应及时进行妊娠检测。不建议将事后避孕药作为常规避孕方法,可选择更可靠的避孕方式。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相关推荐

有120小时的避孕药吗

部分避孕药能在120小时内起到避孕作用。常见的左炔诺孕酮肠溶片、米非司酮片等紧急避孕药,在无防护性生活或避孕失败后120小时内服用有一定效果,前者抑制排卵等,后者改变子宫内膜形态,但避孕成功率非100%,且服用越晚效果可能越差。紧急避孕药激素含量大、副作用明显,不能频繁用。建议选常规避孕方式,服药后异常需及时就医。

科普文章 2025-03-14

血常规显示血象有点高怎么办

血象有点高指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原因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如剧烈运动等,病理性常见于感染、炎症、血液系统疾病等。生理性升高一般无需处理,休息后可恢复;细菌感染用抗生素,病毒感染用抗病毒药;其他疾病需进一步检查制定方案。治疗期间要定期复查。明确病因、针对性治疗及定期复查,有助于白细胞恢复正常。

科普文章 2025-03-14

精子质量差做试管的成功率是多少

精子质量差做试管成功率一般在20% - 50%。精子活力、形态、数量不佳会降低受精概率,增加胚胎发育异常风险。若多次试管未成功或胚胎发育停滞,需及时就医检查。为提高成功率,男方要改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女方要积极配合治疗,双方都应保持良好心态,心理因素对成功率有一定影响。

科普文章 2025-03-14

怀孕初期孕妇能同房吗

怀孕初期一般不建议同房。此阶段胚胎着床不稳定,同房可能增加流产风险,因胎盘未发育成熟,机械刺激和子宫收缩易致胚胎与子宫壁分离;还可能因孕妇抵抗力低、同房不注意卫生引发感染,影响胎儿发育。不过,若孕妇身体好、胎儿发育稳定且无先兆流产症状,咨询医生后可适当同房,要注意姿势力度。总之,初期同房需谨慎,建议尽量避免,有需求要遵医嘱。

科普文章 2025-03-14

怀孕16周总是口渴应该怎么办

怀孕16周总口渴,可从多方面应对。饮食上,减少盐分,多吃高水分蔬果;补充水分,少量多次饮水,选鲜榨果汁等;调节室内温湿度,用加湿器;若口渴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多尿等异常,及时就医排查妊娠期糖尿病等疾病;同时保证规律作息。总之,可先调整生活方式,情况未改善或有异常需及时就医保障母婴健康。

科普文章 2025-03-14

试管服用环孢素的成功率是多少

试管服用环孢素成功率一般在30% - 50%。环孢素作为免疫抑制剂,可调节免疫、降低母体对胚胎的排斥,提高着床和妊娠成功率。但成功率受患者年龄、身体状况、胚胎质量等多种因素影响。若多次失败或服药不适要及时就医。此外,患者还应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用药,以提升试管成功率。

科普文章 2025-03-14

纹眉当月怀孕了胎儿能要吗

纹眉当月怀孕胎儿不一定不能要,需综合判断。纹眉颜料含有害物质,但人体吸收量有限,不一定影响胎儿。怀孕阶段不同影响有别,未着床时可能影响小,已着床影响相对大,但不绝对。后续产检很关键,如超声、唐筛等可排查异常,结果正常时胎儿能要的可能性大。总之,要依据产检结果,在医生指导下决定是否继续妊娠。

科普文章 2025-03-14

脐带血移植成功率是多少

脐带血移植成功率一般在30% - 80%,受多种因素影响。配型程度上,HLA全相合时成功率较高,反之则低;患者自身状况中,年轻、基础好、病情早期者成功率更高;移植医院技术和经验也很关键。移植中出现严重并发症应及时就医。移植后需长期密切随访,患者要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严格遵医嘱服药和复诊,以保障移植效果。

科普文章 2025-03-14

孕24周4天检查发现血脂高怎么办

孕24周4天检查发现血脂高,可先通过饮食、运动等调节,必要时就医。饮食上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增加膳食纤维,保证营养均衡;适度进行散步、孕妇瑜伽等运动;定期复查血脂;若血脂持续异常或过高,及时就医评估治疗。孕妇不必过于紧张,合理调节多可控制血脂,异常严重时遵医嘱治疗,保障孕期健康与胎儿发育。

科普文章 2025-03-14

怀孕时腿抽筋应该怎么办

怀孕时腿抽筋可通过多种方法缓解。应急处理有拉伸,伸直抽筋腿勾起脚尖;按摩,从远心端向近心端轻柔按10 - 15分钟;热敷,用温热毛巾或热水袋敷15 - 20分钟。日常预防包括补充钙质,多吃牛奶等食物或遵医嘱服钙剂;调整睡姿,左侧卧并垫腿抬高。综合运用这些方法能缓解和减少腿抽筋,若情况严重需及时就医。

科普文章 2025-03-14

怀孕37周5天羊水少应该怎么办

怀孕37周5天羊水少,可从四方面应对。一是增加补液量,孕妇每天摄入1500 - 2000毫升水分,也可遵医嘱静脉补液;二是改善胎盘功能,保证充足休息,采取左侧卧位;三是监测胎儿情况,定期做超声和胎心监护;四是适时终止妊娠,胎儿严重缺氧时,医生综合评估后决定是否提前终止。通过这些措施保障母婴健康安全。

科普文章 2025-03-14

体外射精后需要吃避孕药吗

体外射精后是否吃避孕药需综合判断。排卵期受孕几率大,体外射精也可能怀孕,可在医生指导下服左炔诺孕酮等避孕药;安全期卵巢不排卵,怀孕可能性小,可暂不服药。同时,体外射精操作不规范、有较多精液遗留会增加怀孕风险。此外,避孕药有月经紊乱等副作用。总之,要权衡利弊,必要时咨询医生后决定是否服药。

科普文章 2025-03-14

剖腹产一年后怀孕能要吗

剖宫产一年后怀孕能否继续妊娠需综合判断。若子宫切口愈合良好,经检查子宫瘢痕处厚度合适、连续性好,孕妇身体能承受,可在严密监测下继续;若子宫切口愈合不佳、瘢痕处薄,继续妊娠发生子宫破裂等并发症风险高,不建议继续。术后短时间怀孕,孕期要严格产检,关注子宫和胎儿情况,有异常及时就医。

科普文章 2025-03-14

怀孕30周羊水过少怎么办

怀孕30周羊水过少需积极处理。可通过增加补液量,如每天摄入2000 - 3000毫升液体,提升羊水量;在医生指导下吸氧等改善胎盘功能,保证胎儿供血供氧;定期进行超声、胎心监护等监测胎儿情况;若羊水过少致胎儿严重缺氧且无法改善,医生会综合评估后适时终止妊娠。总之,要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母婴安全。

科普文章 2025-03-14

试管期间吃强的松的成功率是多少

试管期间吃强的松的成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波动在 30% - 60%。强的松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能调节免疫环境、降低免疫细胞对胚胎的攻击,减轻子宫内膜炎症,利于胚胎着床。但试管婴儿成功率还与女性年龄、精卵质量、内膜状况等有关。用药不适或多次失败需及时就医,且要遵医嘱用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以增加成功几率。

科普文章 2025-03-14

先吃避孕药再同房是否有效

先吃避孕药再同房是否有效取决于避孕药类型。短效避孕药规律服用、长效避孕药按要求服用,对后续同房通常有避孕效果,前者要避免漏服。而紧急避孕药用于事后补救,提前吃再同房不一定能有效避孕,会增加失败几率。总之,避孕药使用效果因类型而异,需根据自身情况正确选择和使用。

科普文章 2025-03-14

怀孕13周没有明显胎心胎动应该怎么办

怀孕13周无明显胎心胎动不必过度紧张。应及时去医院做超声检查,查看胎儿发育及胎心状况。一般此时无明显胎动多正常,胎动通常18 - 20周左右出现。若胎儿正常,孕妇保持良好心态,保证睡眠、合理饮食。若有异常,如胎停育,需配合医生处理。后续要定期产检,密切关注胎儿发育,保障其健康成长。

科普文章 2025-03-14

严重少弱精做试管的成功率是多少

严重少弱精做试管成功率一般在20%-50%,受多种因素影响。精子质量和数量、女方年龄与卵子质量及子宫环境、医院技术与医生经验等,都会影响成功率。多次失败或有异常症状需及时就医。做试管前,男女双方要改善生活习惯,女方补叶酸,男方补微量元素,同时保持良好心态,以提高试管成功的可能性。

科普文章 2025-03-14

为什么要用晨尿检测怀孕

用晨尿检测怀孕优势明显。晨尿浓缩,激素水平高,经过一夜积累,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浓度较高,更易被检测出。它受饮食影响小,能反映体内激素真实水平,使检测结果更准确,减少假阴性。且操作方便,符合检测习惯。在怀孕早期,晨尿中该激素浓度变化明显,可更早发现怀孕。不过,检测结果不能确诊,阳性者需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

科普文章 2025-03-14

手背和腋下长扁平疣应该怎么办

手背和腋下长扁平疣可通过多种方法处理。日常护理要避免搔抓、保持皮肤清洁。药物治疗有外用的水杨酸、维A酸乳膏和口服的西咪替丁、左旋咪唑。物理治疗常用激光和冷冻。较大或治疗效果不佳的疣体可考虑手术切除,但有留疤风险。此外,增强免疫力也有助于清除病毒。患者可依自身情况选治疗方法,遵医嘱用药,症状异常及时就医。

科普文章 2025-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