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完二胎如何长期避孕

赵晓东
赵晓东 主任医师 妇产科
北京医院
三甲
生完二胎后有多种长期避孕的方法可供选择,包括宫内节育器、输卵管结扎术等,不同方法各有其特点和适用情况。 1. 宫内节育器: - 这是一种常见的长期避孕方式。它是一种放置在子宫腔内的避孕装置,通过干扰受精卵着床来达到避孕目的。不同类型的宫内节育器有效期有所不同,例如含铜宫内节育器,其避孕效果较好,一般可以使用5 - 10年。 - 放置宫内节育器一般在月经干净后3 - 7天进行,顺产者产后42日恶露已净,会阴伤口愈合,子宫恢复正常时即可放置;剖宫产者需在剖宫产术后半年放置。放置后可能会有少量阴道出血、腰酸等不适症状,一般会逐渐缓解。 2. 输卵管结扎术: - 输卵管结扎术是一种永久性的避孕方法。手术通过切断、结扎输卵管,阻止精子和卵子相遇,从而达到避孕目的。 - 这种手术一般适合那些确定不再生育的女性。手术可以在剖宫产同时进行,也可以在产后一段时间身体恢复后单独进行。不过这是一种不可逆的避孕方法,在决定做此手术之前需要慎重考虑。 生完二胎后长期避孕有多种选择,宫内节育器相对可逆且避孕效果较好,适合大多数有长期避孕需求的女性;输卵管结扎术则是永久性的避孕方法,适合确定不再生育的女性,在选择避孕方法时要根据自身情况综合考虑。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大家都在搜
相关推荐

药流胎膜残留排出的样子是什么

药流后胎膜残留排出物外观多为膜状或絮状,颜色有灰白色、粉红色、暗红色,质地较软且可能混有血液。膜状源于胎膜薄且有韧性,絮状如棉絮样。颜色与排出早晚、出血量有关,早排为灰白色,少量出血呈粉红色,出血多或停留后排出为暗红色。质地软可区别于其他排出物。若怀疑有胎膜残留排出要告知医生,医生会评估检查避免并发症。

科普文章 2025-02-06

吃避孕药会有哪些症状

吃避孕药症状因类型和个体差异而不同。常见症状有类早孕反应,如恶心、呕吐等,一般无需特殊处理会渐消;月经改变,短效药使月经更规律、量减少,长效或紧急药可能致周期紊乱;不规则子宫出血,量少可观察,多或时长需就医。还有乳房胀痛、色素沉着等少见症状。服药前要了解影响,有异常及时咨询医生。

科普文章 2025-02-06

维c能否减轻避孕药的副作用

维生素C不能减轻避孕药副作用。避孕药副作用由自身激素成分与作用机制引发,像恶心、呕吐、阴道不规则出血、月经改变等,这与对激素水平调节、子宫内膜影响有关,维生素C无法直接干预。维生素C有抗氧化等作用但与避孕药作用途径不同。若服避孕药有副作用应咨询医生,勿自行用未经验证的方法处理。

科普文章 2025-02-06

双胎妊娠有哪些并发症

双胎妊娠比单胎妊娠更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如早产,因子宫过度膨胀易宫缩引发,胎儿面临多种风险;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风险数倍于单胎妊娠,病因尚不明确;贫血,营养需求大增易出现;胎膜早破,与子宫张力等因素有关;产后出血,子宫肌纤维收缩能力差所致。双胎妊娠孕妇要密切关注自身状况,定期产检保障健康。

科普文章 2025-02-06

避孕药成分有哪些

避孕药分短效、长效、紧急避孕药,成分有别。短效含炔雌醇等雌激素与炔诺酮等孕激素,雌激素抑制排卵,孕激素使宫颈黏液变稠、内膜变薄。长效含炔雌醚等雌激素与氯地孕酮等孕激素,雌激素长效抑制排卵,孕激素维持避孕效果。紧急避孕药多含左炔诺孕酮干扰着床。避孕药成分多为雌、孕激素及其衍生物,使用都应遵医嘱确保安全有效。

科普文章 2025-02-06

黄体功能不足如何检查

黄体功能不足检查方式多样,有基础体温测定、血孕酮水平测定、子宫内膜活检等。基础体温测定通过观察排卵后体温变化初步筛查,高温相异常可能提示黄体功能不足。血孕酮水平测定在黄体期检测,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提示不足,但个体有差异且受多种因素影响需多次检测。子宫内膜活检刮取内膜组织检查,发育落后可诊断,但为有创检查。不同方法各有优劣,医生会按需选用。

科普文章 2025-02-06

怀孕早期乳房会有哪些变化

怀孕早期(前12周)乳房有增大、胀痛、乳晕颜色变深等变化。激素水平变化使雌激素、孕激素、催乳素等升高,刺激乳腺组织增生致乳房增大为哺乳准备;腺管和腺泡发育致乳房胀痛,比经前胀痛更强烈且持续久;激素波动使乳晕色素沉着增加颜色变深、范围可能扩大,皮脂腺增生肥大形成蒙氏结节。这些是正常生理现象,若变化剧烈或有异常症状需就医。

科普文章 2025-02-06

产后泡脚有哪些好处

产后泡脚好处多。一是促进血液循环,温热刺激使脚部血管扩张,利于恶露排出减少淤血残留。二是缓解疲劳,可放松脚部肌肉减轻紧张感。三是改善睡眠,能调节生理机能让身体放松助入睡。四是帮助身体恢复,通过刺激脚部穴位调节气血运行、增强新陈代谢。总之,产后泡脚对产妇从虚弱状态恢复、提高舒适度和健康水平有益。

科普文章 2025-02-06

长期服用短效避孕药有哪些危害

长期服用短效避孕药有危害且因人而异。在代谢方面,可能影响糖和脂代谢,增加患糖尿病风险、使血脂尤其是甘油三酯升高。心血管系统方面,会使血液高凝,增加血栓形成可能,还可能使血压升高。妇科方面,可能影响月经周期、增加宫颈黏液黏稠度,影响精子穿透并可能引发炎症。但在医生指导下,它仍是有效的避孕和调节激素方法,服用前要权衡利弊。

科普文章 2025-02-06

镉中毒有哪些症状

镉中毒症状因中毒程度和时间不同而异,累及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骨骼等。呼吸系统初期有咳嗽咳痰,加重会呼吸困难等,严重可致化学性肺炎等;消化系统有恶心呕吐等不适,慢性中毒影响肝功能;泌尿系统急性中毒有蛋白尿血尿,慢性会肾小管功能障碍;骨骼系统慢性中毒有“痛痛病”、骨质疏松等,怀疑镉中毒要及时就医。

科普文章 2025-02-06

服用紧急避孕药有哪些副作用

紧急避孕药有多种副作用。其会影响月经周期,可能使月经提前或推迟,少数有不规则阴道出血,因干扰激素水平影响子宫内膜生长与脱落。胃肠道反应方面,服药几小时内可能恶心,呕吐若在短时间内发生会影响药效需补服。乳房胀痛也较常见,由激素影响乳房组织所致,多为轻到中度且会自行缓解,不能将其作常规避孕法。

科普文章 2025-02-06

剖腹产伤口护理方法

剖腹产是切开腹部及子宫分娩婴儿的方式。伤口护理包括多方面,保持清洁干燥即愈合前不沾水,脏污按医护指导清洁;避免牵拉伤口,活动要小心;注意观察伤口有无红肿、疼痛加剧等异常;穿着合适衣物避免摩擦。这些护理措施对产后恢复很重要,可助伤口顺利愈合,减少并发症,保障产妇健康。

科普文章 2025-02-06

百日咳潜伏期有哪些症状

百日咳潜伏期大多无症状,少数有类似感冒症状。潜伏期通常7 - 10天,短至5天、长至21天,潜伏期内杆菌繁殖定植,未引发强烈免疫反应所以多数无症状。少数患者的轻微症状包括偶尔咳嗽、打喷嚏、37.5℃ - 38℃低热,这些症状不典型易被认作普通感冒。因症状缺乏特异性,怀疑感染或接触患者要就医检查确诊。

科普文章 2025-02-06

避孕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避孕药使用注意事项多。适用人群方面,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肝脏疾病、有血栓病史的女性可能不适合。服用方法上,短效避孕药需每天固定时间服,漏服处理因时长而异,长效避孕药按医嘱周期服用。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不适、不规则阴道出血、体重增加、乳房胀痛等。长期服用者要定期检查血压、血糖、血脂和生殖系统。总之各方面都需重视以确保安全有效使用。

科普文章 2025-02-06

百日咳前期有哪些症状

百日咳前期症状似感冒,有咳嗽、流涕、打喷嚏、低热等。咳嗽开始偶尔干咳后加重且夜间更明显影响睡眠;流涕是鼻腔分泌物增多,开始为清稀鼻涕;打喷嚏是身体自然反应;低热体温在37.3℃ - 38℃之间,可能伴有乏力感。由于与感冒症状相似,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需就医明确诊断治疗。

科普文章 2025-02-06

孕期铜偏高应该如何处理

孕期铜偏高以生活方式调整为主,通常无需药物治疗。一是饮食调整,减少动物肝脏、贝类、坚果等高铜食物摄入,增加瘦肉、鱼类、豆类等富含锌食物的摄入,因锌铜在体内相互作用,锌有助于调节铜水平。二是定期复查,产检时关注铜水平变化,若持续升高或有肝功能异常等症状需进一步评估,特殊情况要医生综合评估处理。

科普文章 2025-02-06

哪种避孕药副作用小

短效和长效避孕药副作用相对较小但因人而异。短效避孕药通过多种机制避孕,常见如复方炔诺酮片等,副作用有类早孕反应、不规则阴道流血、闭经、体重及皮肤变化等,但多不严重且停药可恢复。长效避孕药如左炔诺孕酮炔雌醚片,副作用类似短效避孕药,也有类早孕反应、月经失调等。选择避孕药要综合多因素,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才能减少副作用影响。

科普文章 2025-02-06

自然流产没干净有哪些症状

自然流产没干净会有多种症状。一是阴道持续出血,因子宫内残留胚胎组织影响收缩致血管不能闭合,出血量不定。二是腹痛,残留组织刺激子宫平滑肌引发收缩而疼痛,程度因人而异。三是发热,残留组织久留引发感染时免疫系统反应致体温升高。若自然流产后有这些症状可能流产未净,需就医检查治疗。

科普文章 2025-02-06

排卵时分泌物是什么样

排卵时分泌物透明、稀薄且拉丝状。一是透明,因雌激素水平升高影响宫颈黏液性状,利于精子进子宫受孕。二是稀薄,相比平时更稀薄的黏液有利于精子游动至输卵管与卵子结合。三是拉丝状,宫颈黏液受雌激素作用化学和物理性质改变,蘸取分开可见拉丝。这些特点与激素变化有关且对受孕有重要意义。

科普文章 2025-02-06

洁尔阴洗液直接用有什么后果

洁尔阴洗液直接用有不良后果。一方面其浓度高,直接用可刺激皮肤,像外阴等娇嫩部位更明显,会有烧灼感、红肿疼痛等症状;另一方面,直接用于黏膜会破坏生理环境、致黏膜损伤、增加感染风险、引起充血水肿;还有可能因刺激引发过敏,出现瘙痒皮疹等。所以要用正确方法稀释后使用。

科普文章 2025-02-06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