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筛的检查方式有哪些

种轶文
种轶文 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三甲
通常糖筛指的是妊娠期糖尿病筛查。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的检查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等,其中,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是最常见的方法。具体情况如下: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详细步骤: 1. 检查前需空腹8 - 14小时,一般建议前一天晚上10点后不再进食,但可以少量饮水。 2. 空腹状态下先抽取一次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值。 3. 将75克葡萄糖粉溶于300毫升温水中,在5分钟内喝完。 4. 从开始喝葡萄糖水计时,分别在喝糖水后的1小时、2小时各抽取一次静脉血,测定血糖值。 妊娠期糖尿病筛查是孕期非常重要的检查项目。通过这些检查方式,可以及时发现孕妇是否存在妊娠期糖尿病。如果孕妇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可能会对孕妇自身健康以及胎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如孕妇易出现高血压、羊水过多等情况,胎儿可能会出现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等问题。所以,按照医生的建议及时进行相关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大家都在搜
相关推荐

孕晚期胎盘位于子宫前壁意味着什么

胎盘位于子宫前壁指附着于子宫前壁,孕晚期此为正常胎盘位置。正常时胎盘可附着于子宫前壁、后壁、侧壁或宫底等位置。胎盘位于前壁时,腹部触诊或超声检查更易发现其位置,不影响胎儿发育,胎儿可正常获取营养、氧气和排出废物。若无其他异常,也不影响分娩方式,孕妇只要胎盘下缘距宫颈内口正常就无需担心,继续做好产前检查。

科普文章 2025-02-05

唐筛无创应该怎么做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操作含预约、采集样本、实验室检测等,采集样本较常见。采集样本时,怀孕12 - 22 + 6周可检测,要选正规有资质机构,由专业医护采孕妇外周静脉血约10ml。该检测用于筛查胎儿染色体疾病,如21 - 三体等综合征,无创且对孕妇胎儿基本无伤害、准确性较高,但只是筛查手段,结果异常需进一步产前诊断。

科普文章 2025-02-05

宫腔积液的意思是什么

宫腔积液为子宫腔内液体积聚。其产生原因复杂,一是生理性的,如月经期或排卵后少量经血或卵泡液在宫腔短暂积聚,量少且会自行吸收。二是病理性的,像子宫内膜炎产生炎性渗出物、宫腔操作后内膜损伤、子宫颈管粘连堵塞致分泌物无法排出、妇科肿瘤侵蚀破坏等都可导致。宫腔积液可能正常也可能是疾病表现,有相关症状者应重视就医。

科普文章 2025-02-05

清宫手术有哪些风险

清宫手术有多种风险,包括子宫穿孔、出血、感染、子宫颈损伤、宫腔粘连等。子宫穿孔与器械操作和子宫自身情况有关,可损伤周围脏器;出血源于内膜损伤或宫缩不良,严重时危及生命;感染由器械消毒或个人卫生问题引发,影响生育;子宫颈损伤会影响功能;宫腔粘连影响生殖健康。这是常见妇科手术,患者术前应了解风险并选正规机构手术。

科普文章 2025-02-05

唐筛无创的操作流程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操作流程含预约检测、采集样本、样本送检、检测分析、获取结果。预约要提供准确个人信息。采集样本多为外周血采集,血量约10毫升。样本送检要保证环境条件。检测分析胎儿游离DNA。结果分低风险和高风险,高风险需进一步检查。它是重要产前筛查手段,比传统唐筛准确性高,但只是筛查手段,异常结果需进一步诊断。

科普文章 2025-02-05

宫腔积液是怎么回事

宫腔积液是子宫腔内液体聚积现象。多种原因可致,像子宫内膜炎、子宫颈管粘连堵塞、生殖道畸形、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癌等疾病相关,也可能是生理期或产后的生理现象。产生机制复杂,如炎症刺激内膜渗出增多等。这是需综合评估的现象,病因多样,医生会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判断是生理还是病理现象,疾病引起的要针对原发病治疗。

科普文章 2025-02-05

子宫口有息肉应该怎么治疗

子宫口息肉治疗取决于多因素。息肉小且无症状,可能无需治疗,定期观察即可,因小息肉可能自行消失且手术有风险。息肉大或有症状,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如息肉摘除术适用于一般情况,宫腔镜下切除术适用于根部深或多发性息肉。术后为防复发可药物辅助治疗,如云南白药胶囊、宫血宁胶囊,使用需遵医嘱。总之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确定治疗方式。

科普文章 2025-02-05

不完全性纵隔子宫的含义是什么

不完全性纵隔子宫为子宫发育异常,子宫腔内有未完全分隔子宫腔的纵隔。其由胚胎发育时子宫两侧副中肾管融合不全,遗留纵隔结构所致。它可能影响生育功能,增加不孕、流产、早产风险,因形态异常影响受精卵着床、胎儿生长空间。这是先天性结构异常,会给女性生育和生殖健康带来挑战,有生育计划的女性要重视并检查评估。

科普文章 2025-02-05

糖筛葡萄糖水兑水方法

妊娠期糖尿病筛查即糖筛。葡萄糖水调配方法多样,常见是饮用医院标准溶液,也可自行调配。自行调配时,按医生要求准备50克或75克葡萄糖粉,200 - 300毫升温开水,将粉缓慢倒入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不同医院操作流程和要求有别,医院提供标准溶液也是为保证准确性和统一性,最终目的都是准确检测孕妇患病风险,保障母婴健康。

科普文章 2025-02-05

不完全性纵隔子宫是怎么回事

不完全性纵隔子宫为子宫先天性发育异常,胚胎发育时子宫纵隔未完全退化消失致子宫腔部分分隔。其源于胚胎期两侧副中肾管融合后纵隔吸收不完全。这会使子宫形态结构异于正常,影响受精卵着床,增加流产、早产风险,还可能影响受孕几率。它是子宫先天性发育异常表现,有生育妊娠风险,患者应就医检查评估应对相关问题。

科普文章 2025-02-05

孕中期耻骨疼如何缓解

孕中期耻骨疼可缓解。调整姿势方面,站立时双脚均衡受力、微微分开与肩同宽,坐着选合适椅子且不久坐,睡觉侧卧夹枕头;使用辅助工具可选择合适骨盆带;适度运动可做孕妇瑜伽(在专业教练指导下)、散步(注意步幅和速度)。耻骨疼孕期常见,这些方法可缓解疼痛,保持孕期较好身体状态。

科普文章 2025-02-05

B超中的em是什么意思

B超中“em”为子宫内膜缩写。子宫内膜是子宫内壁组织,随月经周期在激素作用下有增生、分泌等不同阶段并在B超下有不同表现。其状况对女性生殖健康重要,“em”测量对月经不调、不孕不育诊断有参考价值。内膜过薄影响着床致不孕,过厚可能与增生症、癌有关,需结合其他情况综合判断,“em”是评估女性生殖健康的重要指标。

科普文章 2025-02-05

纳氏囊肿是什么成因怎么治疗

纳氏囊肿因宫颈腺管口阻塞致腺体分泌物引流受阻、潴留而成。其与宫颈局部损伤(如分娩、手术)、慢性炎症长期刺激有关,损伤时腺管口周围组织变形粘连,慢性宫颈炎致腺管口狭窄堵塞。治疗上,小且无症状囊肿无需治疗,大或有症状者可用激光、冷冻等物理治疗,这些治疗需医生操作,患者要遵医嘱。

科普文章 2025-02-05

纳氏囊肿是什么怎么治疗

纳氏囊肿即宫颈腺囊肿,由宫颈转化区鳞状上皮取代柱状上皮时腺管口阻塞,腺体分泌物引流受阻潴留而成。其形成与宫颈生理变化有关,多数为良性,很多女性无症状,多在妇科检查时偶然发现。小囊肿无需治疗,定期做宫颈防癌筛查即可,大囊肿或有症状可物理治疗,要由医生根据情况决定,女性应重视定期妇科检查。

科普文章 2025-02-05

宫颈肥大有哪些危害

宫颈肥大有多种危害。影响生育方面,可能阻碍精子通过、影响受孕与分娩,但因人而异。白带异常方面,常因伴随宫颈炎症使白带增多、性状改变,影响生活与性生活。泌尿系统不适方面,炎症蔓延会引起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恶变风险方面,虽恶变可能性小,但长期受不良因素影响可能恶变。总之发现宫颈肥大应及时就医。

科普文章 2025-02-05

怀孕早期打喷嚏时肚子抽疼应该怎么办

怀孕早期为前12周,打喷嚏时肚子抽疼有正常与异常之分。腹压突然增加使子宫受刺激可致短暂轻微疼痛,此时无需特殊处理,孕妇多休息、避免劳累与剧烈运动,保持良好姿势即可。若疼痛严重或持续较长时间,可能是先兆流产等异常情况,孕妇不能自行处理,要尽快就医,经检查后根据情况处理,以保母婴健康。

科普文章 2025-02-05

黄体酮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怎么补充

黄体酮为天然孕激素,由卵巢、胎盘和肾上腺分泌。在女性生殖系统中作用众多,调节月经周期时促使子宫内膜增厚,怀孕时保障胎儿发育,还促进乳腺腺泡发育。补充方法有口服胶囊、肌肉注射注射液等。正常月经周期中不同阶段发挥不同作用,怀孕时维持蜕膜反应等。补充方式各有优劣,补充需医生根据多种因素决定,不当补充有不良影响。

科普文章 2025-02-05

双卵巢未显示是怎么回事

双卵巢未显示原因复杂。一是检查技术或仪器局限,超声检查时肠道气体干扰、患者体位不佳会影响卵巢显示。二是卵巢自身病理情况,卵巢发育不良、位置异常如异位、疾病致卵巢萎缩等会造成。超声检查易受肠道气体和患者体位影响,卵巢发育不良为先天因素,位置异常与粘连或解剖结构有关,卵巢早衰会使卵巢萎缩难以发现。若发现此情况需综合判断,必要时完善检查。

科普文章 2025-02-05

系统b超能查哪些项目

系统B超可检查多项目。胎儿方面能查生长指标判断发育是否符合孕周、查看身体结构有无畸形、了解心脏结构等;女性生殖系统可查子宫、子宫内膜、卵巢情况;腹部脏器能查肝脏、胆囊、脾脏、胰腺等的大小、形态与病变;心血管系统可查心脏结构、瓣膜、血流情况。总之,系统B超应用广泛,能提供多方面诊断信息。

科普文章 2025-02-05

早孕一直出血应该怎么办

早孕持续出血危险且原因多,如先兆流产、宫外孕、宫颈病变和内分泌失调等。先兆流产需休息、稳定情绪、均衡饮食;宫外孕要经超声、hCG测定确诊后手术;宫颈病变需妇科检查明确,息肉可能摘除、宫颈炎谨慎处理;内分泌失调要查激素水平确定病因。总之,早孕出血应就医检查病因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母婴健康。

科普文章 2025-02-05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