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疫苗的注射方式

赵晓东
赵晓东 主任医师 妇产科
北京医院
三甲
宫颈癌疫苗是一种非处方药,不同类型的宫颈癌疫苗注射方式存在一定差异,建议严格遵循说明书指导,并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合理用药。 具体情况如下: 1. 药物用量:宫颈癌疫苗一般分三针注射。不同类型的宫颈癌疫苗每针的剂量是固定的,例如二价宫颈癌疫苗每针剂量为0.5ml。 2. 服用频次:通常按照0、1、6月的程序接种,也就是第一针注射后,一个月后注射第二针,第六个月注射第三针。 3. 注意事项:接种前需告知医生自身健康状况,如是否有过敏史等。接种后要在接种点观察一段时间,看是否有不良反应。接种部位可能会出现红肿、疼痛等,一般会自行缓解。 宫颈癌疫苗并不能预防所有类型的宫颈癌,接种后仍需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大家都在搜
相关推荐

子宫内膜的代谢产物是如何排出的

子宫内膜代谢产物排出分三步。血管运输借助丰富血管网络,经内皮细胞间隙入血,随血液循环至肝、肾等代谢或排出;细胞间转运通过细胞间通道和机制,从产生细胞转移至周围细胞再扩散清除;随经血排出则在月经周期内膜脱落时,部分代谢产物随内膜组织排出。此过程复杂,多种机制协作维持内膜内环境稳定,不同代谢产物依自身性质选择排出途径。

科普文章 2025-01-09

二期梅毒阴道为何无症状

二期梅毒阴道不一定无症状,可累及阴道致黏膜出现梅毒疹,症状可能轻微或被忽视。个体差异致免疫反应不同,免疫强时阴道可无症状;感染程度低时,梅毒螺旋体在阴道局部未引起明显病理改变也无症状。梅毒为性传播疾病,怀疑感染应及时就医,确诊后青霉素常用,多西环素也可按医嘱使用。

科普文章 2025-01-09

二期梅毒患者阴道为何无明显症状

梅毒二期症状多样,皮肤黏膜损害由梅毒螺旋体局部繁殖后经淋巴系统致菌血症播散全身引起,阴道不一定有明显症状,可能与局部免疫等有关。多系统损害如骨膜炎、虹膜炎等表明螺旋体在体内广泛播散,阴道可能非主要病变部位。症状复杂且不同患者有差异,虽阴道无明显症状但患者血液等体液含螺旋体有传染性,接触可致他人感染。

科普文章 2025-01-09

慢性盆腔炎的症状有哪些

慢性盆腔炎症状多样,下腹部坠胀疼痛,腰骶部酸痛,劳累、性交及月经前后加剧;月经异常,量增或周期不规则;白带增多、黏稠伴异味。部分患者有不孕、异位妊娠风险,因炎症致输卵管粘连阻塞影响受孕及增加异位妊娠几率。不及时治疗会病情加重,引发更严重生殖系统疾病且易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科普文章 2025-01-09

二期梅毒阴道为何无病症

二期梅毒阴道一般无病症,存在特殊情况。个体差异致免疫反应不同,免疫弱时梅毒螺旋体播散慢,阴道病症不明显而在其他部位出现症状;梅毒螺旋体具隐匿性,在阴道局部可处于潜伏期或低活性状态暂不引发病症;感染途径特殊或剂量少,也可能使梅毒在阴道处症状不明显。梅毒是性传播疾病,怀疑感染应及时就医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重要,青霉素是常用药且需遵医嘱,多西环素用法用量亦需医生指导。

科普文章 2025-01-09

促排失败后,地屈孕酮片催经需服用几日

地屈孕酮片为处方药,需遵医嘱用药,不能自行决定用法用量。服用方式一般口服,饮食无明确禁忌食物,建议与食物隔开。服用时间无严格规定。因是处方药,用药需考虑患者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等因素,不能自行确定催经天数。促排失败后用其催经是常见处理方式,多次失败需进一步检查卵巢功能等以确定更合适治疗方案。

科普文章 2025-01-09

地屈孕酮片促排失败后催经需服用几日

地屈孕酮片催经一般 5 - 10 日,若子宫内膜受雌激素刺激厚度适宜,5 日左右可催经,因其使内膜进入分泌期,停药后内膜脱落;若内膜薄则可能需 10 日充分准备内膜,停药后才来月经。服用时长因人而异,需依个体激素水平、内膜状况等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催经过程中可能有头晕、恶心等轻微不良反应,严重时应就医。

科普文章 2025-01-09

输卵管切除后会出现哪些症状

输卵管切除后可能出现腹痛、月经异常、受孕困难等症状。手术致周围组织创伤,术后可能隐痛且随恢复减轻;影响卵巢血供致激素分泌变化,可致月经量减少或周期改变;因是卵子和精子结合及受精卵运输通道,切除后自然受孕无法实现,有生育需求需借助辅助生殖技术。恢复情况因人而异,异常应及时就医检查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助恢复。

科普文章 2025-01-09

疑似尿路感染且小腹坠胀、腰痛会有哪些症状

疑似尿路感染伴小腹坠胀、腰痛,症状多样。尿路症状有尿频(排尿次数增多)、尿急(强烈尿意难控)、尿痛(排尿时尿道痛),尿液混浊或有异味,部分患者有血尿;全身症状有发热、寒战及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可能因泌尿系统与消化系统神经反射所致。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肾盂肾炎等更严重泌尿系统疾病及影响肾脏功能,出现疑似症状应尽快就医确诊。

科普文章 2025-01-09

子宫切除术后的饮食禁忌

子宫切除术后忌辛辣、油腻、易产气食物,如辣椒、花椒、油炸品、豆类、洋葱等,易刺激胃肠致便秘、腹胀等。可多吃瘦肉、鱼类、新鲜蔬果等富含营养物质食物促恢复,需根据个人状况调整,特殊情况及时就医。

科普文章 2025-01-09

白带呈粉末样的原因

白带呈粉末样有两种情况。正常生理时,月经刚结束白带量少呈粉末样且无异味瘙痒等不适正常。疾病因素中,霉菌性阴道炎会致白带异常呈粉末样,伴有外阴瘙痒、灼痛及白带异味等。女性白带受多种因素影响,若白带粉末样且伴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处理。

科普文章 2025-01-09

伊曲康唑胶囊能否阴道给药及相关注意事项

伊曲康唑胶囊常规为口服抗真菌药,剂型适合肠道吸收,不适合阴道给药,否则可能无法达有效浓度且致局部刺激。特殊情况下可在临床研究或医生严格评估后探索阴道给药,但非常规用药,需在医生严密监测下进行,因其缺乏足够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该胶囊为处方药,无论口服还是特殊阴道给药,都须遵医嘱,使用中若有异常应及时就医,可能有胃肠道不适等副作用。

科普文章 2025-01-09

伊曲康唑胶囊可否阴道给药

伊曲康唑胶囊一般不用于阴道给药。因其为口服剂型,设计用于胃肠道吸收发挥全身抗真菌作用,阴道给药药物释放吸收机制与阴道生理环境不匹配,难以达预期效果,且阴道黏膜脆弱敏感,用其胶囊剂型可能刺激黏膜致不适、疼痛、损伤及过敏等。伊曲康唑有专门阴道用抗真菌药如克霉唑栓,治疗阴道真菌感染应遵医嘱选择合适药物,不可自行改变用药途径,因其体内代谢复杂,个体差异大,口服时也需根据个体调整剂量,表明其胶囊剂型用于阴道给药不合适。

科普文章 2025-01-09

误服本应外用的伊曲康唑胶囊后如何处理

误服本应外用的伊曲康唑胶囊,若量少先观察自身症状,如恶心等,误服后短时间可催吐但避免误吸,勿自行用其他药对抗不良反应,要避免饮酒及辛辣油腻食物,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如出现不适立即就医。伊曲康唑为抗真菌药,口服会影响代谢,虽短时间无症状也不能大意,因药物在体内过程复杂,可能数小时甚至数天后才出现不良反应,所以误服后的观察期要适当延长。

科普文章 2025-01-09

目前并不存在'子宫垃圾'这种医学概念

“子宫垃圾”是误称,正常生理下子宫无此概念。月经是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属新陈代谢;产后恶露是子宫复旧排出物,包含血液等组织,是自然恢复过程。少量细胞代谢产物会被身体免疫等系统处理,无需专门清理“垃圾”。健康知识传播应依科学,避免传播无根据概念,商家推销“排毒”产品无医学依据且可能伤身。

科普文章 2025-01-09

目前医学上不存在‘子宫垃圾’这一概念.

不存在“子宫垃圾”概念。生理上子宫内是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致经血排出,是正常生理现象。商家宣传的残留恶露、精子残留等说法无科学依据,产后恶露会自然排净,未结合精子会分解代谢。“毒素”等说法也无医学根据,人体自身新陈代谢和免疫系统能维持内环境稳定,子宫无需特殊清理手段,应相信科学,避免被误导采取不必要或有害措施。

科普文章 2025-01-09

哪些措施可促进子宫内环境的改善

改善子宫内环境措施多样,包括生活方式调整和医疗干预。生活方式方面,保持健康体重、规律作息、充足睡眠、合理饮食(多摄入蔬菜等)、适度运动均有益。医疗干预可使用雌激素类药物如己烯雌酚(需医生指导)和孕激素类药物如黄体酮(严格遵医嘱)。备孕或治相关疾病时,改善子宫内环境需长期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并遵循专业医生建议。

科普文章 2025-01-09

误将伊曲康唑胶囊塞入阴道的处理方法

阴道误塞伊曲康唑胶囊处理:观察有无不适症状,无不适可不紧张;可清水轻柔冲洗阴道以排出残渣,注意动作轻柔防损伤黏膜;若出现剧烈疼痛、大量出血或冲洗后症状未缓解等严重不适,应尽快就医,由医生专业检查处理。因伊曲康唑胶囊为口服抗真菌药,阴道塞入可能刺激黏膜,破坏阴道自身酸碱平衡和微生态环境,出现异常需及时处理。

科普文章 2025-01-09

药流后如何促进子宫恢复

子宫恢复分三步。促进子宫收缩可用药如益母草颗粒、生化汤(需遵医嘱);预防感染要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性生活,必要时用阿奇霉素、头孢克肟等抗生素(遵医嘱);调整生活方式需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劳累,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药流后要密切关注阴道出血,出血异常及时就医。

科普文章 2025-01-09

外阴部长小肉疙瘩的原因

外阴部长小肉疙瘩可能有尖锐湿疣(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性接触传播、菜花状或乳头状赘生物)、假性湿疣(局部炎症刺激如阴道分泌物刺激、双侧小阴唇内侧鱼子样或绒毛样小丘疹)、外阴囊肿(腺管堵塞等原因致局部囊性肿物)、皮脂腺异位症(病因不明,可能与内分泌因素有关,孤立淡黄色小丘疹)等情况,仅靠外观难准确判断,异常应及时就医。

科普文章 2025-01-09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