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是否为唐筛

张露
张露 副主任医师 妇科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NT不是唐筛。不过两者都属于产前筛查项目,存在一定关联。 1. NT检查:这是通过超声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的厚度。一般在孕11 - 13周+6天进行。如果NT值增厚,胎儿可能存在染色体异常、先天性心脏病等风险,但NT增厚并不意味着胎儿一定患病,只是提示需要进一步检查。 2. 唐筛:分为早期唐筛(9 - 13周+6天)和中期唐筛(15 - 20周+6天)。通过检测孕妇血液中的某些标志物,结合孕妇年龄、孕周等信息,评估胎儿患21 - 三体、18 - 三体和开放性神经管缺陷的风险。唐筛结果为风险评估,低风险不代表胎儿一定无异常,高风险也不代表胎儿一定患病。 唐筛和NT检查都是产前筛查手段,目的是尽可能早地发现胎儿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以便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诊断性检查,如羊水穿刺、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等。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大家都在搜
相关推荐

哺乳期拉稀能否喂奶

哺乳期拉稀能否喂奶取决于原因。饮食因素致拉稀通常可喂奶,需调整饮食防脱水;感染因素较复杂,轻度感染在医生指导下可喂奶并注意卫生,重度感染伴高热等症状可能需暂停喂奶待病情好转后再喂。哺乳期女性拉稀时要密切关注自身及宝宝反应,情况持续不好或伴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

科普文章 2024-12-30

哺乳期拉稀能否继续喂奶

哺乳期拉稀能否喂奶视原因而定。饮食不当致拉稀且无其他严重症状可继续喂奶,需调整饮食为清淡易消化;细菌或病毒感染致拉稀,症状轻时做好防护可喂奶,严重时需暂停喂奶积极治疗后恢复。哺乳期拉稀时妈妈要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脱水,用药时蒙脱石散和黄连素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用药以免影响宝宝健康。

科普文章 2024-12-30

内膜息肉是否严重

内膜息肉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小且无症状者不严重,无需特殊处理,定期复查即可。大或有症状者相对严重,如直径超 1 厘米、引起阴道出血等症状,会影响生育、增加受孕难度及恶变风险,需手术切除等治疗。其发生与雌激素水平高有关,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会增加发病风险,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

科普文章 2024-12-30

卵泡扁是不是质量不好

一般卵泡扁不一定意味着质量不好,形态正常但扁可能是个体差异不影响卵子质量和受孕;发育异常致扁,如受内分泌失调、卵巢功能异常等不良因素影响,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泡常扁且卵子质量差、受孕几率低。卵泡质量评估复杂,不能仅靠形状,需结合大小、内部回声、激素水平等多因素综合考量。

科普文章 2024-12-30

没有卵泡能否治愈

一般情况下,无卵泡能否治愈取决于多种因素。卵巢功能早衰致无卵泡难治愈,可激素替代缓解症状;多囊卵巢综合征致无卵泡有可能治愈,可调整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如二甲双胍、克罗米芬);下丘脑 - 垂体疾病致无卵泡,病愈后可能改善,如垂体瘤切除后激素分泌正常卵泡可能重新发育,但具体因人而异。无卵泡情况复杂,涉及多因素,需全面检查评估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科普文章 2024-12-30

卵泡扁是否意味着质量不好

一般情况下,卵泡扁不一定意味着质量不好。因测量角度、激素水平及个体差异,不同情况会影响卵泡形状。超声监测时角度不同可致卵泡形状差异,激素水平正常则卵泡可能正常排卵受孕,不同女性身体结构和机能差异也会致卵泡形状扁但不影响生育。卵泡质量需综合多因素评估,形状扁但大小合适等其他指标正常,质量可能好。

科普文章 2024-12-30

B超能区分卵泡和囊肿吗

B 超在一定程度可区分卵泡和囊肿,卵泡超声呈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边界清,大小随月经周期变,成熟时直径 18 - 25mm 且内部回声均匀;囊肿多为无回声区,大小形态相对固定,病理性囊肿可有分隔、囊壁增厚等特征。实际临床中仅靠 B 超有时难准确区分,一些小囊肿和早期发育卵泡超声表现相似,需结合临床症状(月经周期、腹痛等)、血液检查(激素水平等)综合判断。

科普文章 2024-12-30

卵巢包块是否需要手术

一般来说,卵巢包块是否手术取决于多因素。包块小(<5 厘米)可能为生理性囊肿,无需手术,可复查观察。良性肿瘤大或有症状需手术切除,恶性肿瘤需及时手术及综合治疗。年轻患者良性且有生育要求手术会保留生育功能,绝经后女性发现包块更倾向手术,因其恶变风险高。发现后应及时就医,经超声等检查综合判断以确定处理方案。

科普文章 2024-12-30

卵巢囊性包块严重吗

卵巢囊性包块严重程度与多因素有关。良性且小的包块多为生理性,直径小不严重,可自行消失,定期复查即可;良性但大的包块会压迫周围组织致不适,较严重需手术切除;恶性包块很严重,需及时手术、化疗等综合治疗,常用顺铂、紫杉醇等,具体用药遵医嘱。发现后应及时就医评估以采取合适处理措施,因其会影响生育和健康。

科普文章 2024-12-30

怎样判断恶露是否排尽

通常恶露指产后经阴道排出含血液等组织,排尽时阴道出血停、分泌物正常无异味,需分顺产和剖宫产情况。顺产恶露量渐减,颜色从红变浅红至白,4 - 6 周左右分泌物恢复未孕状态可判断排尽;剖宫产因伤口恢复等因素,恶露排尽时间稍长,6 - 8 周内阴道分泌物从血性转为白色,量减至消失且无腹痛、发热、异味等,大概率已排尽。产后要注意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可适当增加营养助恢复。

科普文章 2024-12-30

上环后肚子痛是否正常

上环后腹痛情况及应对:短时间内轻微腹痛正常,是子宫对节育环刺激的反应,1 - 2 天渐消;腹痛剧烈可能是节育环位置不当嵌入肌层,伴阴道不规则出血;长时间腹痛可能是排异或感染致盆腔炎,伴发热、白带异常等。上环后需休息避免重劳,腹痛持续不缓或加重伴不适应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并采取措施。

科普文章 2024-12-30

服用一次紧急避孕药是否会导致发胖

单次服用紧急避孕药一般不太会致胖。因药物成分,单纯孕激素类紧急避孕药激素含量低且作用时间短,通常不会明显增重。个体差异方面,部分女性服药后体重有波动,可能是水肿等副作用致假象,或本身易胖体质及心理、生活方式改变致体重上升。紧急避孕药不可常规使用,频繁用会影响内分泌致月经紊乱及增加宫外孕风险。

科普文章 2024-12-30

上环前同房是否要紧

上环前不建议同房,原因如下:一是未避孕时,精子可在体内存活,上环时可能受孕,受孕后上环会致流产等严重后果;二是卫生不佳时,细菌等病原体易进入生殖道,上环作为宫腔操作会带入子宫腔,引发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炎症。为确保上环顺利及女性健康,上环前应避免同房,保持外阴清洁并遵循医生指导做好术前准备。

科普文章 2024-12-30

服用避孕药一星期后出血是否正常

服用避孕药一星期后出血情况多样,与避孕药类型及个体差异有关。短效避孕药服药一星期后出血可能是正常突破性出血,量少持续短;紧急避孕药一星期后出血相对常见且可能正常,是激素致子宫内膜变化的撤退性出血,出血量和持续时间因人而异。使用避孕药需谨慎,若出血量大、持续长或伴不适症状应就医,使用前要了解副作用和风险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炔雌醇、左炔诺孕酮等药物。

科普文章 2024-12-30

上环前能否同房

一般情况下上环前不建议同房。临近上环日期同房会增加感染风险,因阴道内正常菌群在同房时可能带入外界细菌,上行感染易引发子宫内膜炎等妇科炎症。无保护措施同房则有怀孕可能,而上环目的是避孕,已受孕再上环会导致流产等不良后果。上环前女性应保持外阴清洁,避免风险,有特殊情况应告知医生以做合理安排。

科普文章 2024-12-30

能排卵就能说明输卵管正常吗

一般情况下,能排卵不一定说明输卵管正常。排卵主要由卵巢功能决定,卵巢卵泡成熟后可排出卵子,只要卵巢及激素调节正常就能排卵。而输卵管是卵子进入子宫的通道,可能有炎症致粘连堵塞、积水等病变,或先天发育异常如过细、过长或缺失等,但这些不影响排卵。卵巢排卵和输卵管功能虽不同,但受孕都重要,若受孕困难,不能仅依据排卵判断输卵管是否正常,需进行输卵管造影等检查。

科普文章 2024-12-30

唐氏无创DNA检测的准确率是否高

唐氏无创 DNA 检测准确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孕早期(12 周前)约 90%,因胎儿游离 DNA 少;孕妇体重过高约 90%-95%,脂肪组织会稀释其浓度;不同检测机构技术设备差异,先进的可达 99%左右。它只是筛查手段,低风险不能排除患病可能,高风险需进一步羊水穿刺确诊。

科普文章 2024-12-30

排卵后体温36.6是正常的吗

排卵后体温 36.6℃可能正常,需考虑个体差异。基础体温低(36.0 - 36.3℃)排卵后升至 36.6℃为正常生理现象,因黄体分泌孕酮可使体温升 0.3 - 0.5℃。测量误差可能导致 36.6℃数值不准确,如未夹紧体温计或测量时间不足。部分女性激素水平波动特殊,排卵后体温升高幅度小,36.6℃也可能正常。正常体温变化复杂,有疑虑可观察或咨询医生。

科普文章 2024-12-30

唐氏筛查能否检测出胎儿智力问题

唐氏筛查用于检测胎儿是否患唐氏综合征,不能直接检测胎儿智力。唐氏筛查低风险,胎儿患唐氏综合征风险低但不能排除其他影响智力因素;高风险说明患唐氏综合征可能性大,需进一步检查确诊,确诊后也不能精确反映胎儿智力水平。胎儿智力受遗传、环境、母体健康等多种因素影响,孕期应做好产检和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科普文章 2024-12-30

排卵时胸部是否会疼痛

一般部分女性排卵时胸部会痛,非所有女性如此。排卵时激素水平变化致雌激素升高,刺激乳腺组织增生,多致双侧乳房胀痛,疼痛较轻微。个体存在差异,部分女性对激素变化不敏感,排卵时胸部无疼痛。患有乳腺疾病的女性,排卵时疼痛可能更明显或性质不同。日常生活中女性应关注身体变化,若胸部疼痛持续不缓解或剧烈,应及时就医检查以排除其他健康问题。

科普文章 2024-12-30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