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早期流产有哪些症状

种轶文
种轶文 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三甲
孕早期流产可能会出现阴道流血、腹痛、妊娠反应消失等症状。还可能有组织物排出、子宫收缩等情况。 1. 阴道流血:这是孕早期流产常见症状。出血量因人而异,可能是少量点滴出血,也可能像月经量甚至更多,血液颜色可为鲜红色、粉红色或暗红色。 2. 腹痛:通常为下腹疼痛,疼痛程度不同,可能是轻微隐痛,也可能是剧烈疼痛。疼痛可能是持续性的,也可能是间歇性的。 3. 妊娠反应消失:如原本存在的恶心、呕吐、乳房胀痛等妊娠反应突然减轻或者消失。 4. 组织物排出:可能会有胚胎组织或血块等从阴道排出,看到排出物时应尽量收集带给医生查看。 5. 子宫收缩:孕妇可能会感觉到子宫变硬,有收缩感,这也是流产可能出现的症状。 孕早期流产会有多种症状表现,若孕妇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就医,以便尽早确定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相关推荐

点痣掉痂越慢恢复越好吗

点痣掉痂速度与恢复情况无必然正相关。点痣有多种适用情况,激光点痣适合良性色素痣,维持效果久;手术切除适合较小浅表痣,能降低复发风险;化学腐蚀适合有恶变倾向的痣,但可能留疤。不过,点痣也存在风险,如感染、留疤、色素沉着等,感染多因护理不当,疤痕与多因素有关,色素沉着常因防晒不足。

科普文章 2020-10-14

去除黑眼圈用什么方法

黑眼圈形成与眼周血液循环不畅、色素沉着等因素有关,常见去除方法有玻尿酸填充、A型肉毒毒素注射等。如玻尿酸填充可改善阴影型黑眼圈,维持6 - 12个月;光子嫩肤能淡化色素型黑眼圈,维持3 - 6个月等。各方法均有一定效果,但也存在风险,治疗后可能出现感染等情况。治疗后要做好护理,不适需及时就医。

科普文章 2020-12-13

盆腔炎影响怀孕吗

盆腔炎一般会影响怀孕,急性发作期、严重或形成盆腔粘连影响大,轻度且及时治疗影响小。急性盆腔炎致生殖器官充血水肿影响受孕和致宫外孕;慢性盆腔炎致盆腔组织粘连阻碍精子卵子结合及运输、影响卵巢功能降低受孕率;严重盆腔炎未控制会破坏生殖器官致怀孕困难。患者有生育计划应积极治疗,治疗期间避免无保护性行为,需遵医嘱用阿奇霉素和甲硝唑等药,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

科普文章 2020-11-14

大姨妈没来是怎么回事

月经没来原因多样,可能是精神压力大、过度节食、作息不规律、怀孕、多囊卵巢综合征等,也可能由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引起。常见治疗方法有调整生活方式、心理疏导、补充营养、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如精神压力大可心理疏导或用药;过度节食需补充营养、中药调理。怀孕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建议及时就医,日常要保持良好心态、合理饮食、规律作息和适当锻炼。

科普文章 2021-03-15

孕晚期可以喝奶茶吗

孕晚期不建议喝奶茶,因其含较多糖分、添加剂与咖啡因等。糖分高可致孕妇血糖升高等不良情况,添加剂有潜在危害,咖啡因影响睡眠与胎儿。孕晚期应多吃新鲜蔬果、瘦肉、鱼类、豆类等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要避免高糖、高盐、高脂肪和添加剂多的食物。

科普文章 2021-02-25

女人绝经了还能过性生活吗

女人绝经后一般可过性生活,受多种因素影响。生理上雌激素下降致阴道黏膜变化易致性交痛,可用凡士林等润滑剂;心理上易因身体变化产生自卑等情绪而缺乏性趣,需伴侣理解鼓励,必要时寻心理医生帮助;健康方面,患心血管病、糖尿病等疾病可能影响性生活,需积极治疗,如糖尿病可用二甲双胍,且要遵医嘱。定期妇科检查对绝经后女性健康重要,可及时发现处理问题,通过适当调整可获满意性生活。

科普文章 2021-01-25

吃黄体酮可以推迟月经吗

吃黄体酮一般可推迟月经。它是孕激素类药物,能使子宫内膜持续处于分泌期,不剥脱以达目的。通常要在月经来潮前至少一周开始服用,服至想推迟的日期结束。不过,因个体对药物反应有别,效果存在差异,有人能成功推迟,有人会少量出血。使用该药需谨慎,要遵医嘱,自行或频繁用药可能致月经紊乱、内分泌失调,有需求应先咨询医生。

科普文章 2021-02-03

宫颈炎症应该怎么治疗

宫颈炎症治疗依病情与个体差异而定,轻度者改善生活习惯或许可缓解,中重度可能需综合治疗。改善生活习惯包括保持外阴清洁、注意性生活卫生、增强免疫力等;药物治疗有保妇康栓、消糜栓等且需注意相关事项;物理治疗包含激光、冷冻治疗。患者要及时就医,按医嘱治疗并注重个人卫生与生活习惯调整以利恢复。

科普文章 2020-12-24

生完孩子后多久来月经是正常的

生完孩子后月经恢复时间因人而异。未哺乳女性一般在产后6 - 10周恢复,因其激素和卵巢功能恢复较快;哺乳女性较晚,在产后4 - 24个月,受泌乳素影响,恢复时间差异大。若出现闭经、经量异常等情况,需及时就医。产后月经恢复受饮食、休息、情绪等因素影响,女性要注意调养,且即便月经未复潮也可能排卵,要做好避孕。

科普文章 2021-02-02

吃完黄体酮多久来月经

通常,吃完黄体酮3 - 7天会来月经。其原理是使子宫内膜由增殖期转为分泌期,停药后内膜脱落形成月经。但个体有差异,如内膜薄、内分泌紊乱等情况,可能使月经延迟。若停药超7天月经未来,需就医检查明确病因。服药要遵医嘱,注意保持作息规律、饮食健康,避免劳累与紧张,用药不适及时和医生沟通。

科普文章 2020-10-05

孕妇尿素低是什么原因

孕妇尿素低原因多样,包括饮水过多、蛋白质摄入不足、血容量增加、肝脏代谢功能改变、肾脏疾病等,也可能由内分泌失调、营养不良、先天性代谢疾病引起。治疗方法有调整饮食、减少饮水、定期产检等。饮水过多可调整饮水习惯;蛋白质不足需增加摄入;血容量增加定期产检即可;肝脏代谢改变要注意休息饮食;肾脏疾病需就医检查治疗,孕妇应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科普文章 2020-12-07

子宫内膜增厚是怎么回事

子宫内膜增厚原因多样,包括长期大量雌激素刺激、肥胖、内分泌功能性肿瘤等。治疗方法有药物、手术、调整生活方式等。针对不同病因,治疗各有不同,如雌激素刺激可用孕激素拮抗,肥胖者控制体重,肿瘤需手术等。此外,多囊卵巢综合征等也可能致病。日常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妇科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就医治疗。

科普文章 2020-11-24

黄体酮能推迟月经吗

黄体酮是孕激素类药物,一般能推迟月经。月经由子宫内膜在激素作用下周期性脱落形成,正常周期中激素水平有规律变化,使用黄体酮会使子宫内膜维持分泌期而推迟月经。它能调节激素环境,干扰月经周期调节机制。不同个体反应有差异,但总体有推迟作用。特殊情况下可在医生指导下用黄体酮推迟月经,炔诺酮也有类似作用,需遵医嘱,错误使用可能致月经紊乱等不良后果。

科普文章 2021-01-23

孕期高血压是怎么引起的

孕期高血压的病因包括遗传、初产妇年龄、体重、子宫胎盘缺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免疫适应不良、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内分泌失调等。常见治疗有调整生活方式、保证休息、适度运动、调整饮食、定期产检。不同病因治疗各有侧重,如遗传因素要调整生活与饮食,体重超重需调整饮食与运动。发现血压升高应就医,孕期要保持良好习惯。

科普文章 2020-10-02

孕妇吸烟对胎儿有什么影响

孕妇吸烟对胎儿危害严重。香烟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可使胎盘血管收缩、减少子宫胎盘血液循环,进而导致胎儿生长发育迟缓、增加早产和流产风险。还会损害胎儿神经系统,影响智力和认知发展。此外,吸烟是胎儿畸形的重要危险因素,也会使胎儿出生后患病概率明显升高。为保障胎儿健康,孕妇应避免吸烟及二手烟环境。

科普文章 2020-11-29

孕期出血是怎么回事

孕期出血原因多样,包括着床出血、劳累过度、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先兆流产等,也可能由宫颈息肉、宫颈病变等引起。治疗方法有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等,需明确原因后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如着床出血一般可自行停止;劳累过度休息后可缓解;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先兆流产等需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治疗。孕期要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有异常及时就医。

科普文章 2020-11-12

孕妇流鼻血是怎么回事

孕妇流鼻血原因多样,如鼻腔干燥、挖鼻习惯、激素变化、高血压、血液疾病等,也可能由鼻腔异物、外伤、维生素缺乏等引起。鼻腔干燥可增加湿度、滴生理盐水;挖鼻习惯要纠正;激素变化可保持鼻腔清洁等;高血压要控制血压;血液疾病需就医检查治疗。治疗方法有冷敷、压迫止血等,情况复杂应就医,按医嘱治疗。

科普文章 2020-12-09

孕30周脐带绕颈一周怎么办

孕30周脐带绕颈一周较常见,多数胎儿可自行绕出,孕妇不必过度紧张。要密切关注胎动,每天留意其活动规律与次数,胎动明显增减时需及时就医,同时要按时产检以掌握胎儿发育和脐带绕颈状况,还要保持平和心态避免不良情绪影响。只要做好这些,多数胎儿能顺利出生,出现异常则应及时就医确保母婴安全。

科普文章 2020-11-21

子宫前位容易顺产吗

一般情况下子宫前位对顺产影响不大,受多因素综合影响。胎儿大小合适、胎位正常且无异常时,子宫前位孕妇顺产可能性大;胎儿过大或胎位不正则顺产难度增加。产道正常时子宫前位助顺产,产道异常则顺产受阻。产妇身体良好、体力充沛且能配合用力,子宫前位顺产机会高;身体虚弱或患严重疾病则顺产可能不合适,子宫前位非顺产决定因素,顺产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结果,不能仅依此判定。

科普文章 2020-12-28

脐带绕颈两圈可以顺产吗

一般脐带绕颈两圈有可能顺产,需综合多因素。脐带长则绕颈两圈也可能顺利娩出,短则易拉紧影响供血供氧。胎儿小、胎位正、健康良好时顺产可能性大,胎儿大或有其他健康问题则顺产风险增加。分娩时要密切监测产程进展,出现胎儿窘迫等异常需转剖宫产。孕期脐带绕颈两圈常见,孕妇应按时产检,通过超声等密切关注胎儿,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分娩方式。

科普文章 20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