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换肤后若出现皮肤感染,需立即停止使用酸性产品,并采取局部消毒、外用或口服抗生素治疗,必要时就医处理。感染通常表现为红肿、渗液、疼痛或延迟愈合,与术后护理不当或细菌滋生有关。
感染类型与表现
- 细菌感染:常见于术后使用封闭性软膏导致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滋生,表现为毛囊炎、溃疡或结痂。
- 疱疹复发:既往有疱疹病史者可能在换肤后5-12天出现溃疡性皮损。
- 念珠菌感染:多发于免疫力低下或长期使用抗生素者,表现为浅表脓疱。
治疗措施
- 局部处理:
- 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后,以碘伏消毒,避免摩擦或抓挠。
- 外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夫西地酸)或抗真菌药(如克霉唑)。
- 口服药物:
- 细菌感染:口服阿莫西林、头孢类抗生素。
- 疱疹复发:口服阿昔洛韦(需提前2-3天预防性用药)。
- 严重感染:若出现发热、伤口延迟愈合,需静脉注射抗生素并清创。
风险提示与核心建议
- 术后护理:
- 避免使用封闭性护肤品,减少毛囊堵塞风险。
- 严格防晒,防止色素沉着加重感染区域。
- 禁忌行为:
- 禁止抓挠、过早沾水,避免二次感染。
- 愈合期忌辛辣食物、烟酒,以防炎症加剧。
感染预防优于治疗
化学换肤前需筛查疱疹病史、皮肤屏障状态;术后遵循医嘱使用修复产品,定期复查。若出现持续红斑、瘙痒或异常渗出,提示感染可能,需及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