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颚手术(或称突嘴矫正)是一种通过调整上颌与下颌骨骼位置,解决功能性咬合问题并改善面部轮廓的颌面外科手术。它适用于因骨骼发育异常导致的突嘴、地包天、面部不对称等问题,兼具功能修复与美学提升的双重效果。
手术的核心原理与适应症
- 骨骼调整机制:通过截骨、移位、固定等技术,将异常的上下颚骨重新定位至理想位置,恢复咬合功能与面部比例。
- 典型适应症:
- 牙槽骨突出(非单纯牙齿前突)导致的“鸟嘴”畸形或露龈笑;
- 反颌(地包天)或双颌前突;
- 面部不对称或小颌畸形影响呼吸、咀嚼功能者。
常见术式与选择依据
根据畸形类型,手术方案可能单独或联合以下术式:
术式名称 | 适用情况 | 技术特点 |
---|---|---|
LeFort I截骨术 | 上颌后缩或前突 | 水平截骨调整上颌高度与突度 |
下颌支矢状劈开术(BSSO) | 下颌前突或后缩 | 矢状劈开下颌支,前移或后退下颌 |
颏成形术 | 下巴短小或位置异常 | 调整颏部前后位置与比例 |
风险与术前评估
- 潜在并发症:包括神经损伤(如下齿槽神经麻痹)、术中出血、感染,或术后咬合不稳定需二次矫正。
- 禁忌人群:严重全身性疾病(如未控制的糖尿病)、凝血功能障碍、妊娠期或心理预期不现实者。
- 核心建议:
- 选择具备颅颌外科资质的医生与正规医疗机构;
- 术前需完成头颅CT、3D建模及全身健康评估;
- 术后严格遵循6个月恢复期的护理要求,避免硬食或外力撞击。
术后恢复与长期效果
- 初期(0-2周):以流食为主,加压包扎减轻肿胀;
- 中期(1-3个月):骨骼逐步愈合,可过渡至软食;
- 长期(6个月后):效果稳定,配合正畸治疗可优化咬合细节。
上下颚手术通过精准的骨骼重塑,不仅改善口腔功能,更能提升面部整体协调性。患者需充分了解手术的复杂性与恢复周期,在专业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