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透析是一种医疗过程,通过人工方法替代肾脏的部分功能,以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以下将详细介绍肾透析的定义、类型、适应症和禁忌症、作用及注意事项。
肾透析的定义
定义
- 肾透析是通过半透膜原理,将体内的代谢废物、多余水分和某些电解质从血液中清除出来的治疗方法。它主要用于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
- 肾透析可以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但无法替代肾脏的其他功能,如内分泌和代谢功能。
基本原理
- 弥散:溶质依靠浓度梯度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主要通过透析膜的孔径实现。
- 对流:溶质伴随溶剂一起通过半透膜的移动,不受溶质分子量和浓度梯度差的影响。
- 吸附:通过正负电荷的相互作用或范德华力,选择性吸附某些蛋白质、毒物及药物。
- 超滤:水分在静水压力梯度或渗透压梯度作用下通过半透膜的运动,达到清除多余水分的目的。
肾透析的两种主要类型
血液透析
- 定义:血液透析(Hemodialysis)是通过将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利用透析器中的半透膜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 设备:血液透析设备包括血液透析机、水处理系统和透析器。透析器由无数根空心纤维组成,血液在纤维内流动,透析液在纤维外流动,通过半透膜进行物质交换。
- 适应症:急性肾损伤、容量负荷过重、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和高钾血症、高钙血症和低钙血症等。
腹膜透析
- 定义: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是利用腹膜作为半透膜,通过向腹腔注入透析液,利用弥散和渗透原理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 操作:腹膜透析可以在家中进行,通过腹透管向腹腔注入透析液,保留一段时间后排出,重复进行以达到透析效果。
- 优势:操作简便,无需特殊设备,适合在家中进行,有助于保护残余肾功能。
肾透析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 急性肾损伤:包括高分解代谢者和无尿患者。
- 慢性肾功能衰竭:当内生肌酐清除率低于一定标准时,如BUN>28.6mmol/L或SCr>707.2umol/L。
- 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能够通过透析膜清除的药物及毒物。
- 其他疾病:严重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一般疗法难以奏效者。
禁忌症
- 颅内出血或颅内压升高:这些情况需要避免体外循环,以防止颅内压进一步升高。
- 严重的心肌病变或难治性心力衰竭:这些情况需要更稳定的心血管状态,透析可能加重心脏负担。
- 严重出血倾向:透析过程中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肾透析的作用和注意事项
作用
- 清除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通过透析清除体内的肌酐、尿素氮、血钾等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
- 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透析可以纠正高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维持电解质平衡。
- 提高生活质量:通过维持内环境稳定,透析患者可以更好地管理日常生活,延长生存期。
注意事项
- 饮食调整: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避免辛辣、油腻食物,控制每日盐摄入量。
- 定期透析:血液透析通常每周进行3次,每次4小时;腹膜透析每天进行4-6次,每次保留3-4小时。
- 血管通路:建立和维护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证透析顺利进行的关键,动静脉内瘘和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是常用的血管通路。
肾透析是一种重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通过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透析可以显著提高尿毒症和急性肾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但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透析方式和注意事项。
肾透析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肾透析的常见并发症包括以下几种:
-
失衡综合征:
- 原因:透析过程中尿素等小分子物质迅速清除,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水分从血浆向脑组织转移,引起脑水肿。
- 症状:头痛、恶心、呕吐、血压升高、意识障碍、痉挛等。
- 预防:透析前控制体重,使用高钠透析液,分次透析。
-
低血压:
- 原因:有效血容量减少、超滤过多过快、自主神经病变、降压药物影响等。
- 症状:头晕、胸闷、面色苍白、出汗、黑朦、恶心呕吐、肌肉痉挛、意识丧失。
- 处理:迅速补充血容量,减慢血流量,暂停超滤。
-
高血压:
- 原因: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高、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上升等。
- 症状:头痛、眩晕、视力模糊等。
- 治疗:限制水钠摄入,使用降压药物(如ACEI、钙通道阻滞剂)。
-
肌肉痉挛:
- 原因:脱水过快或过多导致血容量减少,电解质异常,神经损害等。
- 症状:局部肌肉强直性收缩,疼痛剧烈,多发生在下肢、腹部和前胸。
- 预防: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加,适当提高透析液钠浓度。
-
低氧血症:
- 原因:醋酸盐透析导致血中CO2和HCO3-浓度降低,透析膜生物相容性差。
- 症状:缺氧症状,原有心肺疾病患者可能出现心绞痛、心梗。
- 治疗:使用碳酸氢盐透析液,选择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器。
-
溶血:
- 原因:透析液失常(低渗、温度过高、氯和氯胺含量过高),透析机故障。
- 症状:回血静脉疼痛、胸闷、心悸、气促、烦躁,严重者发冷、寒战、血压下降、心律失常、血红蛋白尿、昏迷。
- 预防:定期检查透析液,确保透析机正常运行。
-
空气栓塞:
- 原因:操作失误或管道破损导致空气进入血液循环。
- 症状:脑栓塞(坐位时)、肺动脉高压及急性右心衰(卧位时),严重者心脏搅拌音。
- 预防:严格操作规程,确保透析机监控措施到位。
-
心包炎和心包积液:
- 原因:透析不充分,毒素积累,感染等。
- 症状:胸闷、憋气、咳嗽、气喘、食欲不振、失眠。
- 治疗:积极透析,控制感染,必要时心包穿刺引流。
-
贫血:
- 原因:促红细胞生成素缺乏,铁利用障碍,营养不良等。
- 症状:乏力、头晕、面色苍白、心悸、呼吸困难。
- 治疗: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补充铁剂和叶酸。
-
钙磷代谢紊乱:
- 原因:肾脏排泄钙磷能力下降,透析不充分。
- 症状:皮肤瘙痒、关节疼痛、骨骼畸形,严重时心血管钙化。
- 治疗:控制饮食中磷的摄入,使用磷结合剂,补充钙剂。
-
感染:
- 原因:透析过程中血液暴露,免疫功能低下。
- 症状:发热、咳嗽、咳痰、局部红肿热痛。
- 预防:严格无菌操作,定期检查血管通路。
-
心血管并发症:
- 原因:水钠潴留,高血压,透析不充分。
- 症状: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绞痛。
- 治疗:控制水钠摄入,使用降压药物,优化透析方案。
肾透析患者如何饮食
肾透析患者在饮食上需要特别注意,合理的饮食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以下是一些关键的饮食建议:
控制水分摄入
- 每日水分摄入量:应根据前一日的尿量、透析的频率和失水量来调整。一般来说,两次透析期间体重增长不应超过干体重的5%。
- 避免含水量高的食物:如西瓜、汤类等,减少饮用茶、咖啡和饮料。
限制钠摄入
- 减少盐的食用:高钠饮食会引起口渴,增加水的摄入,加重水肿和高血压。应避免食用加工食品、腌制食品等高钠食物,烹饪时少用盐和含钠的调味料。
- 每日钠盐摄入量:应限制在3-5克。
优质蛋白为主
- 选择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所含的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含量充足、比例适当,能更好地满足身体的需求,同时减少含氮废物的产生。
- 蛋白质摄入量:根据透析类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调整,避免摄入过多加重肾脏负担。
控制钾摄入
- 减少高钾食物:如香蕉、橙子、土豆、蘑菇等。烹饪时可采用蒸、煮、炖等低钾烹饪方法,减少钾的摄入。
- 注意食物中的钾含量:如新鲜蔬果中的钾含量较高,患者应控制以上食物的摄入量。
限制磷摄入
- 避免高磷食物:如动物内脏、坚果、可乐等。可以通过焯水等烹饪方式减少食物中的磷含量。
- 选择磷/蛋白比值低的食物:如鸡蛋蛋白、牛肉等。
保证足够热量
- 选择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以提供足够热量,维持身体的能量需求,防止蛋白质被分解用于供能。
- 每日热量摄入:应为125~190千焦(30~35千卡)/千克体重。
均衡营养素配比
- 碳水化合物:供能占比应为55%~60%。
- 脂肪:占20%~30%。
- 蛋白质:占15%~20%。
- 选择健康的油脂:如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
肾透析和肾移植的区别是什么
肾透析和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两种主要方法,它们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的区别:
作用机制
- 肾透析:通过透析器(血液透析)或腹膜(腹膜透析)代替肾脏功能,清除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但缺乏肾脏的内分泌功能。
- 肾移植:将健康的肾脏移植到患者体内,替代失去功能的肾脏,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适宜人群
- 肾透析:适用于终末期肾病(CKD5期)患者,GFR<15,以及等待肾移植的患者。
- 肾移植:适用于终末期肾病(CKD5期)患者,除高龄、严重慢性疾病活动期、癌症晚期、肥胖(BMI>40)、精神疾病患者外。
治疗频率
- 肾透析:血液透析通常每周2-3次,每次4-5小时;腹膜透析每天进行4-6次。
- 肾移植:手术后无需再进行透析,但需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
流程
- 肾透析:血液透析需要临时置管透析过渡,动静脉造瘘,透析机将血液抽至透析器;腹膜透析需要腹腔长期置管,将腹透液通过置管灌注进腹腔。
- 肾移植:详细的病史、生化和影像学评估,等待肾源,手术将新肾脏移植在下腹部。
优缺点
- 肾透析:易于接受,但长期透析开销巨大,生活质量受限。
- 肾移植:生活质量显著提高,预期寿命更长,但器官来源有限,需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
预期寿命
- 肾透析:既往透析者平均预期生命为10年左右,但随着医学发展,目前20~30年后仍健康生存的大有人在。
- 肾移植:能获得比透析更长的生命,年轻患者越早肾移植获益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