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好发于乙状结肠和直肠,可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
非肿瘤性息肉包括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是由炎症反应刺激肠上皮引起的,一般没有恶变倾向,治疗上以治疗原发肠道疾病即可;增生性息肉是结直肠中最常见的非肿瘤性息肉,常呈多发且直径小于5mm,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因为它的外表无法和肿瘤性息肉相鉴别,因此在肠镜下可以将其切除并送活检。
肿瘤性息肉多为腺瘤,直径大于2cm的腺瘤,癌变率在半数以上,其中以管状绒毛状腺瘤恶变率最高。直径小于2cm或有蒂的广基腺瘤性息肉,可以在肠镜下切除,直径为0.8cm的息肉,严重程度要根据息肉切除以后送病理决定;如果是腺瘤性息肉切除即可治愈,如果是腺瘤性息肉合并恶变,则广行肠镜下继续扩大切除或行腹腔镜下结直肠切除。